3000多公里长的长江横亘中国大地,每逢梅雨季,洪水来势汹汹,数以百万计的家庭曾因一场暴雨天翻地覆。你未必知道,这样的灾难,在不到一个世纪前每年都在上演。可就是这样一条让无数人胆寒的江河,如今却被一道钢铁巨龙——三峡大坝,硬生生按下了暂停键。有人问:这座号称“世界第一”的大坝,到底值不值得我们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?它真的如传说中那样无坚不摧吗?又会不会是中国的下一个隐患?
支持者理直气壮:三峡大坝是中国科学与勇气的巅峰之作,是牢牢把住洪水猛兽的“铁闸门”,更是清洁能源的“钻石矿”。反对者却大呼风险:环保隐患、人口迁移、巨额投资、生态平衡……桩桩件件都是沉甸甸的问号。有人拍着胸脯保证它坚如磐石,有人担忧它像“定时炸弹”。到底谁说得对?为啥上个世纪孙中山胸怀梦想、美国科学家争相献策、各路专家你方唱罢我登场,争着搞三峡?先别急着下结论,咱们捋一捋这个世界级工程背后的风云往事。
咱先说说三峡大坝怎么来的,这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。追根溯源,三峡工程的设想最早出现在1919年,孙中山在《建国方略》中点名要开发三峡。可惜那时候中国外有列强环伺、内有战乱动荡,光有梦想没有本钱,只能搁在纸上。世界大战一过,美国工程师蠢蠢欲动,想借着“帮忙治水”打入三峡。可中国再穷也没把祖宗的命脉让出去,三峡的主意被锁在抽屉里。
直到新中国成立,尤其80年代改革开放后,经济大发展,有钱有胆有技术,才把压箱底的“三峡梦”翻了出来。1994年冬天,三峡大坝工程正式破土动工,长江岸边上百万百姓搬了家,7年后攔江大坝截流作业完成,12年工期告终。这期间,无数家庭为工程让路,老游子摇头叹息,新一代孩子却常常拿大坝做家乡的骄傲。那些年黄梅天,住在长江边上的大娘最怕“水进了灶台”,可大坝一拦,水患真的减了不少。有的船主说损失了点渔场,有的农民却说“搬了新家、找了新活,比原来好。”
风平浪静中也暗藏激流。就在三峡大坝建设收尾的时候,各种杂音没消停过。反对的学者说,百万移民无家可归,补偿不到位;环保人士拍着胸脯说,生态失衡,珍稀物种难以迁徙;国际媒体拿着大坝照片反复炒作,说中国把风险埋在自己国家最重要的江河之上。当地移民虽然新生活条件改善,但老人难舍祖坟,新土地不熟悉,也有失落和怨言。
一时间,大坝像个超级巨型“明星”,剥夺了易地百姓的家园,带来经济推动力的同时,也制造了遥远的乡愁。城市人怜悯移民的乡愁,环保派惋惜沧海变桑田,怀疑论者把三峡大坝描绘成“如履薄冰”的集体赌博。表面上,庆功的红旗漫天飞舞,新闻里喜气洋洋。可私下里,多少无家可归、多少鲟鱼灭绝的隐痛,却和长江的水一起慢慢冲刷着社会的神经。
没想到故事才刚讲到高潮,居然出现了大反转。就在网络流言纷飞之际,全球气候变化加上长江流域的超级洪水在1998年又来了一波“致命考验”。大坝还没完全建好,但它首批防洪能力已初见端倪,这次33米高的水位,过去或许要数十万人逃命,这下受难的人数一下子锐减。
2003年三峡大坝完工,防洪和发电双管齐下。一数据摆出来:2012年、2018年,三峡大坝年发电量创造世界纪录,发出1亿多千瓦时的电,相当于几千万户人家用上一年,也基本抵掉了当年投入的2000多亿人民币投入。再一横比国际:世界水电站虽多,论规模、论产出,三峡独占鳌头。上一代人担心的巨额投入,短短十几年就变成了“香饽饽”。
前些年更刺激的“反转”来了。网上盛传“卫星看三峡大坝变形”,谣言炒得热火朝天,各种PO图,“专家”分析。可事实证实,所谓变形不过是工程允许范围内的正常应力微调,连长江多雨考验都圆满通过。三峡像个扛过“风雨三千年”的壮汉,默默地用铁肩扛起了长江边几亿人的安全和光明。
就在大家都快被三峡大坝的成就感冲昏头脑时,新的麻烦又来了。2018年以来,长江流域生态环境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”。有环保人士注意到,移民之后的社会融合并非一帆风顺,“新住民”种地水土不服、职业转型、心理适应慢,有些地方成了“空心村”。更有水生物种面临消失,鲟鱼洄游难、白暨豚再未见,环境学者忧心忡忡。
回过头看,三峡大坝下游的泥沙输送变少,江口“吃不饱”,导致长江入海口崩塌,部分地方出现水土流失。上游生态补偿难以跟上,想修复已非朝夕间。与此同时,维护成本不断上涨,大坝“退休时间”的话题也浮出水面——官方说150年,但和西方百年大坝相比,没人能保证到头真的“平安落地”。
国际局势也变幻莫测。有人质疑,三峡大坝作为中国水利命脉万一遭遇战争或极端事件怎么办?一旦决口后果不堪设想。再加上近年来气候变化,极端暴雨、山洪、滑坡隐患此起彼伏。这时候,最早关于移民、生态平衡、风险应急的质疑,又一次被翻出来反复讨论。各方分歧越来越大,“中国奇迹”会不会变成“沉没成本”?谁也给不了答卷。
说是三峡大坝造福子孙,其实支持派的美好愿景里也藏着不少“盲目乐观”。说“一坝锁洪、绿能取之不尽”,好像按下开关电就永远不缺,洪水就永远不敢冒头。问题是,搬迁百万移民,不是推着棋子随便说走就走;白鲟都找不到了,别说什么“生态补偿不打折”;再多美元级的投资,也不等于后代就能稳赚不赔。真要是救灾神器,咋还不断沸沸扬扬炒着变形、泄洪、寿命危机?
夸吧,说三峡大坝是“国家栋梁”,但别忘了它也有旧疾新患。光靠工程师的自信和官员的拍胸口,抵不过风雨、时光和人心的变化。总说“三峡一定坚如金汤”,可科学不是保证书,世界没绝对的保险箱。就像电视购物夸天夸地的产品,拆开看才发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。怎么就没人质疑,这笔买卖到底是不是稳赚的?
三峡大坝到底是中国的定海神针,还是一颗高悬头顶的隐形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?有人信它能护国安民、发电致富,也有人觉得隐患连连、投入过高。你觉得,这样一座耗资巨大、利弊参半的大坝,到底值不值?如果你是移民户、生态学家、还是普通用电户,会怎么看待这盘“大买卖”?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真心话:你会选择支持,还是犹豫观望?
象泰配资-线上配资炒股-股票配资利息-股票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